牧草栽培技术习题库---名词解释答案
日期:2016-07-11 00:00:00  发布人:admin  浏览量:2357

牧草栽培技术习题库---名词解释答案

 

1.板结:土壤表层在降雨或灌水等外因作用下结构破坏、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内聚力作用形成一层结皮的现象。

2.保护播种:是指多年生牧草在一年生作物保护下进行播种的方式。

3.保护耕作法:保护农田不受或少受土壤侵蚀的一类耕作方法,是相对于传统播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又称保土耕作法。主要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耕作技术。

4.播种材料:泛指可以用于建植人工草地的各种播种材料,包括豆科牧草的种子荚果,禾本科牧草的颖果和小穗,其他饲料作物的块茎和块根等材料。

5.补播:对于退化后植被变稀的牧草地,一般杂草侵入较多,应首选用化学除锈剂灭除杂草,然后用圆盘耙疏松地面,再选用抗性强牧草进行补充播种,以增加草地株丛密度,提高草地生产能力。

6.草田轮作:在轮作中除安排有大田作物发展农业之外,还安排有牧草,尤其是豆科牧草,不仅固氮增加土壤氮素及残留大量根茬增加土壤有机质,而且收获饲草发展养畜业,养畜得到的粪便回施到农田增加土壤养分,这种农牧并举的轮作方式就称为草田轮作。

7.初生根:种子萌发后最初的根统称为初生根。

8.春化阶段:秋播越冬作物,在苗期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条件才能正常抽穗,这个时期称为春化阶段。

9.一年生牧草:这类草的生长期限只有一个生活周期,一般秋春季播种,夏秋季开花结实,随后枯死。

10.地力:主要是指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供应作物营养的能力。11.冬性发育类型:是指作物通过春化阶段的适宜温度较低,为0~3,需要时间为30天以上。这类作物苗期耐寒性强,对温度反应极为敏感,未经春化处理的种子,春播一般不能抽穗。

12.豆科牧草:是指如苜蓿、红豆草等属于豆科的可用于用于饲喂家畜的草类植物。

13.多年生牧草:这类草生长年限2年以上,一般第二年就能开花结实,一次播种可多年利用,其显著特点是根量远高于一、二年生牧草,大案多数牧草属于此类,是农牧业生产的主体。

14.二年生牧草:这类草的生长年限为2年以上,播种当年仅进行营养生长,可产生较多牧草,第二年返青后迅速生长,并开花结实,随后枯死。

15.发芽率:发芽终期正常发芽的种子数占供试种子数的百分比。

16.发育:发育是指植物体在生命周期中,构造和功能从简单到复杂的变化过程或者说植物沿生活史方向在内部生理和外部形态上表现出的器官功能上的分化,是细胞分化和成熟的结果。

17.翻耕法:指由动力牵引着各种铧犁完成对土壤的切、翻、松、碎和混等多种作用,并一次综合完成疏松耕层、翻埋残茬、拌混肥料、消灭病、虫、草害等多项任务的一种土壤耕作措施。

18.放牧型牧草:这类牧草地上部茎叶发生于茎基部节上,或者从地下根茎及匍匐茎上发生,且株丛低矮密生,一般不超过20cm,仅能放牧利用,不适宜刈割。

19.分蘖:禾本科牧草出苗后,当长出3-4片叶时,即可自母株的地表或底下茎、根颈、根蘖上形成侧枝,这种现象称为分蘖.

20.分蘖节:禾草出苗长出3-4片叶时,主枝上第一个接近地表的节就是分蘖节。

21.分蘖期:植物基部分蘖长出侧枝的时期为分蘖期。

22.辐射平衡:习惯上把作用面收入(吸收)的辐射能与支出(反射)的辐射能的差值称作辐射平衡.

23.复种:是指在同一块耕地上,于同一年内播种一茬以上生育季节不同,依秩接替作物的种植方式。

24复种指数:也叫种植指数,就是一个地区全年播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率。

25.干物质:经干燥后的植物体,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其重量是表征作物生长状况的基本特征量之一。

26.个体发育:牧草一生所经历的生命活动周期叫做个体发育。

27.耕作层:受耕作,施肥,灌溉影响最强烈的土壤层,厚度一般约20厘米左右。耕作层易受生产活动和地表生物,气候条件的影响,一般疏松多孔,干湿交替频繁,温度变化大,通透性良好,物质转化快,含有效态养分多。根系主要集中分布于这一层中,一般约占全部根系总量的60%以上。

28.光周期:植物通过感受昼夜长短变化而控制开花的现象称为光时期现象。

29.禾本科牧草:是指如老芒麦、羊草等属于禾本科的可用于用于饲喂家畜的草类植物。

30.基本耕作:基本耕作是作用于整个耕层,对土壤影响大、作业强度高的田间耕作措施。根据作业特点和所使用农机具的性能,土壤基本耕作措施还可划分为犁耕、深松耕和旋耕三种。

31.间作:指在同一地块内成行(或成条带)相互间隔地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生长期相近作物的种植方式.

32.冷地型牧草:是指分布于我国北方的能适应相当冷的冬季低温,但耐高温能力差,常在炎夏出现休眠现象的一类牧草,这类牧草最适温度约在15-24范围内

33.连作:某种作物连续重复种植于同一块地上称之为连作。

34.混播: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品种)或两种以上牧草的种植方式称为混播。

35.绿肥:为改善土壤的质量,保持土壤的肥沃,在主要作物的闲散季节在田间栽培或利用野生的绿色植物体,直接或间接翻耕到土壤中当作肥料使用,这些植物体就叫作绿肥。

36.萌发:牧草种子获得适当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足够的氧气时,种子的胚便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生理活跃状态,并长成营养生活的幼苗,这个过程叫萌发。

37.免耕播种:播种前不单独进行土壤耕作直接在茬地上用联合作业免耕播种机一次完成切茬、开沟、喷药除草、播种、覆土多道工序的一种播种方式。

38.免耕留茬:在保留上茬作物的情况下,不耕翻,在其行间种植下茬作物的方式。

39.牧草:(广义):泛指可用于饲喂家畜的草类植物,包括草本、藤本、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等各类栽培或野生植物。

40.牧草(狭义):可供栽培的饲用草本植物,尤指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这两科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栽培牧草。此外,藜科、菊科及其他科也有,但种类极少。

41.牧草:泛指可用于饲喂家畜的草类植物,包括草本、藤本、小灌木、半灌木和灌木等各类栽培或野生植物。狭义的牧草是指可供栽培的饲用草本植物,尤指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这两科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栽培牧草。此外,藜科、菊科及其他科也有,但种类极少。

42.牧草的适应性:是牧草在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下为适应相应环境条件而形成的一种特有性状。

43.苜蓿的秋眠性:是苜蓿的一种生长特性,是指在夏末和秋季北纬地区由于光照减少和气温下降,导致苜蓿形态类型和生产能力发生变化现象。如植株生长速度下降,枝条出现俯卧式生长等。44.匍匐型牧草:这类牧草在地上有从茎基部分蘖节或根颈处产生的横走或斜生的茎,匍匐茎顶端和节处可新生出枝条,此枝条又可产生自己的匍匐茎和根系,随着生长年限的延长,导致在土表形成密集的草皮层。

45.浅根灭茬:一般在前作物收获后,耕地前对土壤浅耕5-10cm,主要目的是清除田间残茬,为深翻土壤创造有利条件。

46.霜冻:指植物表面温度因周围气温下降而迅速降低到使其受害的现象。

47.上繁草:草株高50-100cm以上株丛多由生殖枝和长营养枝组成,叶子和枝条多分布在株体1/3以上部位,株形呈倒锥形。

48.深松耕法:指通过动力牵引无壁犁﹑齿形犁和深松铲,对土壤进行较深部位只松土而不翻动土层的田间耕作措施。

49.生长:是牧草整体或部分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和数量增多。

50.生育期:指种子出苗(返青)到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总天数。

51.适应性:在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下为适应相应环境条件而形成的一种特有性状。

52.饲料作物:指用于栽培作为家畜饲用的作物。如玉米、高梁、大麦、燕麦、黑麦、大豆、甜菜、胡萝卜、马铃薯、南瓜等各类作物。

53.速效养分:土壤中能被植物直接吸收,或在短期内能转化为植物吸收的养分,叫速效养分。养分总量中速效养分虽然只占很少部分,但它是反映土壤养分供应能力的重要指标。

54.套种:指在同一块地内当一种作物生长到一定时期后,在其行间播下另一种作物,从而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的一种种植方式。

55.土壤耕作:指根据牧草﹑作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土壤和环境的要求,采用机械或人工田间作业的方法以改变土壤理化性状,建立适宜的耕层构造,调节土壤中的水﹑肥﹑气﹑热状况和微生物活动,消灭杂草及病虫害,从而达到为牧草﹑作物生育提供良好的土壤和环境条件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56.萎蔫:植物失水,细胞不能维持正常紧张所表现的症状。如夏季烈日下,双子叶植物幼嫩部分疲软下垂、禾本科植物幼叶卷曲成筒。

57.无性繁殖:不经生殖细胞结合的受精过程,由母体的一部分直接产生子代的繁殖方法。

58.下繁草:这类牧草株高不超过50cm,生殖枝和长营养枝不多,株丛组成以短营养技为主,叶子和枝条多集中于株体下部,距地面7crn以内的茎叶重量占整个株丛重量的40%以上,因而该类草适于放牧利用。

59.下繁禾草:是指禾本科牧草草株高不超过50cm,生殖枝和长营养枝不多,株丛组成以短营养技为主,叶子和枝条多集中于株体下部,距地面7crn以内的茎叶重量占整个株丛重量的40%以上,因而该类草适于放牧利用。

60.种子休眠:指在给予种子适宜的﹑温﹑气﹑光等发芽条件后仍不能萌发的现象。

61.旋耕法:是采用旋耕机对土壤进行作业的一种耕作方法。旋耕作业碎土能力极强,可使土壤表层保持细碎、松软和平整的状态,对消除田间杂草,破除土壤板结都具有良好效果

62.压青耕作:将绿肥作物直接翻埋于土壤中的一种耕作措施。其目的在于增加土壤有机质, 改良土壤结构,培肥土力。

63.中耕:在作物生育期内进行的一种表土耕作措施。如耙地、耱地、耥地等措施统称中耕。

64.刈割兼用草地:指株丛较高,再生性好,耐践踏,既能放牧又能刈割的草地。

65.营养生长:绿色开花植物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叫做营养生长

66.硬实现象:豆科牧草种子由于种皮结构致密和具有角质层而致使种皮不透水造成种子不能正常发芽的现象。

67.镇压:借助物体的重力使土壤耕层上部变得较坚实的一种表土耕作措施。

68.生殖生长:当绿色植物营养生长到一定时期以后,便开始形成花芽,以后开花、结果,形成种子。植物的花、果实、种子等生殖器官的生长,叫做生殖生长。

69.包衣拌种:是指将根瘤菌、肥料、灭菌剂、灭虫剂等有效物,利用黏合剂和干燥剂涂新在种子表面的丸衣化技术。

70.种子纯净度:包括纯度和净度.纯度是指本种或本品种种子在供试种子中所占的数量百分比.净度:除去混杂物后本种或本品种种子在播种材料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71.种子生活力:指种子的发芽力,在一定的水﹑温度条件下,种子能够萌发长健壮幼苗并发育成正常植株的能力。

72.种子田:是指以生产播种材料为目的生产田。

73.追肥:是指在牧草生长过程中加施的肥料。追肥的作用主要是为了供应牧草某个时期对养分的大量需要,或者补充基肥的不足。

74.自交不亲和:是某些牧草指虽然雌雄同花,两性生殖器官同时成熟,但因为不亲和性,即使受粉,花粉也不发芽,或花粉管不进入花柱,花粉管生长滞缓甚或停止生长等受精不能正常进行的现象。

 

 

核发:admin 点击数:2357 收藏本页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分享到
相关链接

中国 青海

版权所有: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 青ICP备20000887号

电话:0971-7664289 (院办) 地址:青海省西宁湟源县西大街13号 邮编:812100

统一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