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管理系2012年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
在全社会就业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人数继续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农业经济管理系认真贯彻落实学院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一系列文件、会议精神,在学院领导和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全系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实现了毕业生高就业率的工作目标。我们对一年来的就业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分析了我系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优势和特色。现总结如下:
一、我系2012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1、基本就业情况。
我系2012届毕业生总人数为169人。截止至2012年12月底,学生就业率为96.4%。其中,民族学生100%就业、外地学生100%就业、汉族学生约90%就业,约3.6%的不完全就业。
2、毕业生就业的总体流向:
岗位 | 教师 | 国企 | 私企 | 政府 | 参军 | 警察 | 不完全就业 |
人数 | 25人 | 15人 | 82人 | 36人 | 3人 | 2人 | 6人 |
3、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
据统计,有不到2%的毕业生选择在西宁地区就业(不含西宁地区生源),其余多数毕业生选择自己家乡所在地就业,外地生全部回到自己户籍所在地。
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主要措施
1、为切实加强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使毕业生工作向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发展,最大限度的促进毕业生实现就业,系领导班子把就业工作列入系重要工作日程,成立就业领导小组,明确就业领导小组及成员的职责(系支部书记任就业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全面协调与领导,系主任任就业领导小组副组长,负责队伍建设与宏观调控,毕业班辅导员负责本班具体就业工作)。形成了以就业领导小组为中心、职责分工明确,全系教职工积极参与的齐抓共管的就业工作体系。
2、坚持加强对外联系与对内整合,积极推进就业市场建设。一是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以及就业见习、实习等工作,抓住机会积极推介我系毕业生;二是诚邀各类型用人单位到学院参加招聘会;2012年共有18家用工单位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毕业生人才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60多个。三是发动全系教职工通过电话、网络等途径广泛搜集就业信息。统计自2012年9月底,我系有8名教师为学生就业提供符合学生专业的详细用工单位信息。四是组织2012届毕业生参加青海省及西宁市人民政府组织的大型人才招聘会4场,为学生就业拓展更大的空间,开阔学生就业思路。五是针对就业有困难的同学采取“教师结对帮扶”的办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3、开展日常咨询服务,公开咨询电话:0971-5318055,联系人:聂根海,并公布手机号码。建立就业QQ群,公开群号。咨询内容包括:对系内所发布的就业信息、学生自己从人才市场了解信息、网上查询信息等进行具体咨询。并为毕业生做专题讲座,传达各种就业政策,让毕业生正确估计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多次组织学生参加省市举办的人才招聘会,使毕业生了解各种就业手续,特别是签署就业合同协议、办理人事代理的必要性等;做好各种服务,使毕业生文明离校。另外辅导员、班主任在班会上宣讲就业政策、就业精神,将就业指导工作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
4、我系充分利用就业QQ群宣传就业政策、公布就业信息、通报就业情况,同时利用系报等进行就业报道与宣传,鼓励学生们经常登陆学院和相关的就业网站,鼓励指导学生了解就业政策、查阅用人信息、发布求职信息、学习就业技巧、组织广大毕业生进行网上职业测评等,为毕业生顺利就业做好各方面的充分准备。
5、高度重视学生的创业教育工作并组织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活动。积极配合学院举办“SIYB”创业培训班,动员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兼职,鼓励学生创业,学生成立“爱心书屋”、“兄弟自行车租赁社”、“自助洗衣房”等创业团队。
四、启发与思考
1、坚持和加强素质教育。
当前就业愈来愈难,学生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学校坚持和加强素质教育。要通过书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等多种途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大力度进行教学改革。
首先,要继续进行课程设置的改革。课程设置既要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素质,也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要加强基础课的教育,为学生的今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加强合格公民方面内容的课程教学,以适应工作需要。其次,在教学内容上,要摒弃陈旧的教学内容,注意知识的更新,要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要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潜能,重点加强对于进行创造性活动有关的方法、能力、品格的教育。第三,要加强实践教学。事实证明,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实际,认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从而调整心态,有利于缩短学生毕业后与社会的适应期。
3、大力营造学习氛围,为学生成材创造良好的环境。
通过举办讲座、论坛、比赛等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培养创造性能力;还可聘请企业、工厂的专业技师来校作报告,开阔学生眼界,活跃其思维。
4、精心组织学生活动,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事实表明,学生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开拓创新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要精心组织学生开展诸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以及各类文娱、体育活动,融素质教育于活动之中。各类活动应注意考虑与专业培养相结合,同时要注重发挥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力求做到让学生人人积极参与、人人从中受益。
三、工作展望
1、建构全员参与就业工作长效机制。继续强化我系关于学生就业帮扶及就业困难学生一对一帮扶工作,不断推动全员参与就业工作长效机制的建设和完善。
2、强化市场导向,增强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的适配度。通过本年度学生就业情况来看,各专业教学今后要结合社会需求和专业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力气培养适销对路的高技能实用型人才。
3、树立科学就业观,实现充分就业。人才培养质量除外部的客观条件影响外,学生主体的意识影响更为主要。从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众多因素来看,职业目标不明确,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是导致学生学习动机不强,职业素质不高,就业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因素。很多学生就业主体意识淡薄,存在不少陈旧的就业观念,“等、靠、要”思想依然严重,甚至对自己的就业不闻不问。就业指导水平不高、效果不好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就业指导课程开发、就业指导活动品牌的打造都仍需加大力度。因此,要全员参与、共同努力,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的教育、有效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就业环境,把握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确立正确的就业目标,更新就业观念,努力提高职业素养,以实现充分就业。
4、创新服务平台,拓展就业指导及就业信息发布渠道。进一步充分发挥系部QQ就业群的功能及班级QQ群的作用,提高信息透明度就“科学、高效、合理”的功能。
经过积极努力,我系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较圆满地完成了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布置的各项工作。但在工作中我们发现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今后,我们要不断的总结经验,努力使我系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得更好。
农业经济管理系
2013年3月26日
- 上一篇:农业经济管理系2015年...
- 下一篇:农业经济管理系2011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