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男,汉族,青海乐都人,1989年6月生,讲师,毕业于吉林大学动物科学专业,现任动物科学系党支部副书记、系负责人。主要承担《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肉品加工》、《食品文化》、《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等课程的授课、实习指导以及教学改革任务。先后在《现代畜牧科技》等杂志发表专业论文5篇,参编教材1部,主持院级课题1项,参与完成地方科技局课题2项,完成网络课程建设1项。先后荣获“青海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小岛奖励金”、“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主任”等称号。曾指导“青藏高原生态酸奶”项目荣获2018年“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三等奖。
鲍玉林:男,土族,青海民和人,1970年4月生,副教授,在职硕士,现为动物科学系副主任,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带头人。主要承担《养牛与牛病防治》、《动物繁育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实习指导及教学研究任务。先后在《中国畜牧杂志》、《中国畜牧兽医》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8篇,在《中国畜牧兽医文摘》、《中兽医学杂志》等全国公开期刊发表专业论文十余篇。主编或参编《家畜环境卫生与牧场设计》等教材著作3部;多次参与省科技厅、西宁市科技局科研项目的研究;曾荣获院级“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称号。
王杰:男,汉族,青海贵德人,1972年2月生,畜牧兽医本科学历,农业推广硕士,副教授,现任动物科学系党支部书记,省内访问学者,省级骨干教师,国家农业职业工种鉴定高级考评员、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督导员,学院 “双师型”教师。主要承担畜牧兽医专业《养猪与猪病防治》、《动物营养与饲料》等课程的教学和实习指导工作。具有青海省人社厅SYB创业培训资质;2017年加入 “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同年参与 “三区服务”人才计划;主持完成院级课题3项,主持完成海南州科技局各类课题4项,正在实施1项;参与完成省级科研课题2项。此外,主持完成省级精品课程《养猪与猪病防治》建设,主编教材《养猪与猪病防治》1部,副主编教材《畜产品加工技术》1部,参编国家“十三五”高职规划教材《养猪与猪病防治》1部,主编指导生产和培训教材《藏鸡养殖技术》、《藏猪养殖技术》2部,公开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
文生萍:女,汉族,青海湟源人,1983年11月生,硕士研究生,讲师,现任动物科学系党支部组织委员。2009年6月硕士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专业,2011年10月入校工作。主要承担《畜牧学概论》、《养禽与禽病防治》、《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家畜环境卫生学》等课程的教学和实习指导工作。结合“三区人才计划”安排,业余时间在贵德、门源、祁连等地开展《饲草料的加工调制技术》、《饲料配方和加工工艺》及《饲料原料品质鉴定和营养分析》等相关培训十多次,培训人员达400人次以上。参与完成海南州科技局课题2项。在《中国饲料》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篇,参编《藏鸡养殖技术》、《藏猪养殖技术》指导教材2部。
窦永芳:女,汉族,青海乐都人,1986年11月生,硕士,讲师,现任动物科学系党支部宣传委员。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主要承担《经济动物养殖与疾病防治》、《宠物护理与美容》、《养羊与养病防治》、《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和实训指导工作,先后参与完成院级课题2项,主持完成院级课题1项,参编教材1部,在《中国饲料》等核心和公开刊物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曾获“第二届全国农业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专业课程设计大赛优秀奖”,院级“优秀教师”和“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黄晶:女,汉族,甘肃甘谷人,1985年9月生,硕士研究生,讲师,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现任动物科学系党支部纪检委员。主要承担《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和实训指导工作。目前,主持院级课题1项,参与完成院级课题2项。在《中国饲料》等核心和公开刊物发表论文2篇。先后被评为 “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年度优秀个人”等。
达富兰:女,汉族,青海乐都人,1985年5月生,硕士,副教授,现为动物科学系畜牧兽医教研室主任。2007年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同年9月参加工作。主要承担《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的教学和实训指导工作。作为主讲人,参加了《养猪与猪病防治》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参编了校本教材《农畜产品加工技术》、《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和高等职业教育农业农村部“十三五”规划教材《养猪与猪病防治》等3部。先后参与完成多项院级课题,主持完成院级课题1项,获得院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中国饲料》等核心和公开刊物发表论文5篇;先后获得院级“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多项荣誉称号。
刘妍妍:女,汉族,山东定陶人,1982年7月生,硕士,副教授,现担任动物科学系特养与饲料教研室主任。主要承担《养羊与羊病防治》、《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畜牧学概论》等课程的讲授、教学实验实习、实训工作。参与省部级课题11项、院级教改课题8项,主持院级教改课题2项。作为主讲教师,参与完成了《养羊与羊病防治》国家级精品课程、《养羊与羊病防治》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参编了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养羊与羊病防治》配套教材,参编了校本教材《养羊与羊病防治》和《经济动物养殖与疫病防治》。先后获得“小岛奖励金”、“青海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奖”、“青海省第二届教师技能大赛优秀选手”,院级“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比赛一等奖”、“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等多项荣誉。先后在核心、公开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有2篇论文分别获得“全国农业职业教育优秀论文二等奖、三等奖”、1篇获得“青海省高校思政教育优秀案例三等奖”; 3项教改课题分别荣获青海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院级教学成果课题类一等奖、三等奖。
张萌娥:女,汉族,山东烟台人,1995年2月生,本科学历,毕业于青海大学农牧学院。2017年赴学院任教,动物科学系专任教师,助理讲师职称,现担任动物科学系农畜特产品加工技术教研室主任。目前主要从事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课程教学,承担《食品营养与卫生》、《食品分析与感官评定》、《食品包装学》、《食品添加剂》、《乳制品加工》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及实习指导工作。曾荣获“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年度考核“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
牛骁麟:男,汉族,1995年生,甘肃通渭人,硕士研究生学历,2020年入校在动物科学系任职,现担任动物科学系水产养殖技术教研室主任。本科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硕士毕业于兰州大学畜牧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杨婕:女,藏族,青海共和人,1994年6月生,本科学历,助理讲师,2016年7月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2018年到校任教,现担任动物科学系教学干事。主要承担水产养殖专业《鱼类学》、《水生生物学》、《水生观赏动物养殖》、《池塘养鱼》等课程的教学及实训指导工作。任2018级水产班班主任期间,获“优秀班主任”称号。2019年9月,参加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农村与农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举办的《水产类高职院校微课作品大赛》获三等奖;同年11月,指导团队赴武汉参加“第一届职业院校学生水产技能大赛”获优秀指导教师奖;2020年6月,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农专委水产研究中心的《在线教学案例征集》中获优秀案例。
黎晓磊:男,汉族,青海循化人,1984年9月生,中共党员。毕业于日本宫崎大学农学部,获研究生学历,现任牧场场长、动物科学系畜牧兽医专业讲师,中国畜牧兽医协会羊业分会第十届理事,主要承担《养牛与牛病防治》、《畜牧学概论》、《养羊与羊病防治》等课程的教学及实习指导工作。曾获“中牧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院级“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贾玉刚:男,藏族,青海互助人,1973年2月生,高级讲师,主要从事学生管理、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曾多次组织学院创新创业大赛和青海省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于2017年参加农业部农村创新创业导师培训,并取得青海省人社厅SYB、IYB创业培训资质。先后荣获学院“优秀教育工作者”、青海省为民族地区繁荣稳定“十大杰出青年”、青海省农牧系统“玉树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教育厅2009-2010年度“优秀共产党员”、青海省“优秀共青团干部”、青海省“共青团工作先进个人”、青海省教育系统“岗位学雷锋标兵”、青海省“岗位能手”、青海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马黎明:男,回族,青海湟源人,1971年8月生。1997年毕业于青海大学畜牧专业,获学士学位。同年7月分配到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从事教学工作至今,副教授职称。主要从事《养羊与养病防治》、《畜牧概论》、《经济动物养殖》等课程的教学、实践任务及培训工作。2005、2006连续两年获全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优秀奖。参与2005年《农业职业教育能力建设计划》获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优秀成果特等奖;参编能力教育体系教材《养牛与牛病防治》获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主编农牧民培训教材《养羊技术》获全国农业职业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主编校本教材《兽医基础》(畜牧兽医专业);参编农牧民培训教材《经济动物养殖技术》。发表《青海藏羊育肥的影响因素与发展措施》等30余篇专业论文。
赵莉媛:女,蒙古族,青海乐都人,1982年1月生,本科,副教授,主要承担《养禽与禽病防治》授课及实训指导任务,2007年获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0年获学院优秀教师称号;2012年获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参与《养猪与猪病防治》教材编写和校本教材《畜产品加工技术》编写工作;参与课题《畜牧兽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获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撰写论文《我院畜牧兽医专业建设成效及未来发展走向的再思考》获第九届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论文二等奖,2013年在安徽农业科学期刊发表《青藏高原海东鸡CAPN3基因第1外显子多态性研究》论文。
李双林:女,汉族,青海湟中人,1982年10月生,中共党员,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现任动物科学系团总支书记。主要承担《养猪与猪病防治》、《养羊与羊病防治》、《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等课程的教学和实习指导任务;参与建设院级精品课程《养牛与牛病防治》1项;参与完成院级教改课题2项;参与完成2016年“中牧杯”全国“互联网+”现代农牧业创新创业教学成果竞赛并获二等奖。先后在公开刊物发表专业论文数篇。于2017年被评为“全省优秀团干部”,多次被学院评为“优秀班主任”、“ 优秀教师”和“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吕飞:女,土族,青海民和人,1983年11月生,学士,助理讲师,毕业于西南民族大学动物科学专业。2014年到校工作。主要承担畜牧兽医专业《经济动物养殖与疾病防治》课程的授课及实训指导。
汪正英:女,汉族,青海湟中人,1987年5月生,讲师,2008年7月毕业于新疆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专业,同年9月到校在动物科学系任教,主要承担《畜牧学概论》、《养牛与牛病防治》、《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及实习指导。参与建设省级精品课程《养牛与牛病防治》1项,参与编写校本教材《养牛与牛病防治》1部,先后发表专业论文4篇。
李万栋:男,汉族,青海循化人,1990年2月生,讲师, 2016年硕士毕业于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专业为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现为动物科学系专职教师。主要承担《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养羊与羊病防治》、《畜牧学概论》等课程的教学、实习指导及教学研究任务。先后在《动物营养学报》、《中国畜牧兽医》、《中国畜牧杂志》、《家畜生态学报》、《饲料工业》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主持院级科研课题1项,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入选海南州和西宁市“三区人才科技计划”。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牦牛、藏羊高效养殖技术和青藏高原放牧家畜营养及饲草资源开发利用,曾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第四届奶牛营养与牛奶质量安全国际研讨会”优秀报告奖、“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
司晓萍:女,藏族,青海湟源人,1993年7月生,本科,助理讲师。2017年毕业于西北名族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学士学位;同年到校任教,主要承担畜牧兽医专业《养禽与禽病防治》课程教学。
李燕春:男,汉族,讲师,1996年7月毕业于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青海湟源畜牧学校)),现为动物科学系专任教师。主要承担《农业机械》、《草业机械》等课程的教学及实训指导工作,发表公开学术论文5篇,曾荣获2016/2017学年院级“优秀教师”。
毛玉平:男,汉族,青海民和人,1997年1月出生,本科,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要承担《畜牧学概论》、《养禽与禽病防治》等课程的教学和实训指导工作,2021年入校在动物科学系任职。
牛天悦:女,汉族,青海湟源人,1997年7月生,毕业于天津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22年10月到校工作。主要承担《肉制品加工技术》课程的授课和实习指导。
童燕华:女,汉族,青海乐都人,1985年4月生,本科,讲师,中共党员,现任动物科学系辅导员,兼学生就业专干与学生资助专干。主要承担《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发表论文10余篇。由本人撰写的《浅谈辅导员帮助高职贫困生克服自卑心理的方法与对策》荣获2012年青海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案例二等奖,撰写的《积极疏导化解学生感情困惑》荣获2013年全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案例二等奖。
岳炳辉(质量监控部部长、系兼职教师):男,汉族,甘肃通渭人,1967年11月生。1992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畜牧系畜牧专业,同年分配到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原湟源牧校)工作至今,现为动物科学系教授、青海省高校“135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创新教学科研骨干”、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教育部现代学徒制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2006年主要负责学院“迎评促建”工作;2007年主要参与学院国家百所示范性高职院校申报工作;2008年负责国家级重点专业畜牧兽医专业的建设工作,期间创新实施了知名于全国涉农高职院校的“大轮回集中教学”人才培养模式;2009年主持完成全省高职院校唯一一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养羊与羊病防治》的建设;2011年主持完成国家级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资源库子项目《养羊与羊病防制》建设;2012年主持完成全省高职院校唯一一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养羊与羊病防治》的建设,该课程于2016年被教育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先后承担过《畜牧机械》、《畜牧概论》、《动物遗传育种》、《羊生产》、《养羊与羊病防治》、《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等课程的教学与教学实习任务,主持完成有2项、参与有6项省部级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及项目,主编并出版有全国高职高专规划教材2部、副主编2部,主编并出版有校本特色教材2部,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先后荣获青海省“十二五”建功立业先进个人、青海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李光梅(学院办公室主任兼党支部书记、系兼职教师):女,汉族, 江苏徐州人, 1977年3月生,本科,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1995年8月至2019年6月在青海省三角城种羊场工作,主要从事青海毛肉兼用细毛羊选种选育、羊毛分析、育种技术、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种羊推广工作;2010年至2019年期间是国家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体系团队成员;2016年至2019年当选刚察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19年7月调至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参与组织实施的《青海毛肉兼用细毛羊良种繁育与推广》项目(第6完成人)获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青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第7完成人);参与编写发布地方标准3项并获省部级科技成果(《青海毛肉兼用细毛羊羊毛机械剪毛操作规程》、《青海毛肉兼用细毛羊羊衣制作及使用标准》、《青海毛肉兼用细毛羊疫病综合防治规范》);参与录制《青海细毛羊接羔育幼实用技术》光盘1个,合著出版《青海毛肉兼用细毛羊饲养管理实用技术》1部,参与发布专利3项(一种羊用饲料、草料一体架,一种羊的粪便收集箱,一种羊毛分级台),发表专业论文40余篇,完成刚察县“三区”科技人才专项支持行动2016-2017年度一系列科技服务工作。先后在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连续4年被单位评为年度“先进工作者”,2019年被评为学院“优秀党支部书记”。
邸平胜(教务部部长、系兼职教师):男,蒙古族,硕士,副高职称,现任学院教务处处长。主要承担畜牧兽医专业《养禽与禽病防治》、《畜牧学概论》、《牧场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学》等课程的教学和实习指导,参与完成教育部高职高专动物生产类课题2项,在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5篇。曾多次获得院级“优秀教师”、“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徐其红(组织人事部副部长、系兼职教师):女,汉族,籍贯河南,1983年4月生,硕士,讲师,2005年毕业于青海大学。主要承担《经济动物养殖与疾病防治》、《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和实训指导工作。参与完成了《动物繁育技术》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参编了《经济动物养殖与疾病防治》和《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校本教材。参与教育部“动物生产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改课题”2项,2010年被评为院级优秀教师,2017被评为厅级优秀共产党员。
范忠原(教务部副部长、系兼职教师):男,汉族,籍贯吉林,1989年5月生,研究生学历,讲师,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主要承担畜牧兽医专业《动物繁育技术》、《养牛与牛病防治》等课程的讲授、教学实训和教学研究工作。先后在《中国畜牧兽医》、《微生物学通报》、《PLoS ONE》等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曹振民(规划项目部工作、系兼职教师):男,回族,青海民和人,1973年3月生,本科学历,农学学士,1995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食品科学与动物科学系畜牧专业。青海省高等学校省级骨干教师、省内访问学者、牛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岗位专家、政府采购评审专家。主要担任《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等课程的授课和实训指导。作为主要工作人员,参与了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的申报、材料编写、项目建设、验收全过程;主持省级普通高校精品课程《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建设项目;先后主持或参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动物生产类专业专业设置的调查研究》、《提高青海农牧区妇女科学素质与能力的对策研究》、《农业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等十余项课题研究。近年来,在各类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
王琦(组织人事部工作、系兼职教师):男,汉族,山东平原人,1991年7月生,硕士研究生,讲师,2017年毕业于福建农林大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专业,同年9月入校工作。主要承担畜牧兽医专业《经济动物养殖与疾病防治》课程的教学和实训、实习指导工作。曾先后在《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环境昆虫学报》、《中国蜂业》等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
屈海珠(成人教育系、系兼职教师):女,汉族,青海互助人,1983年4月生,学士,讲师,2006年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承担《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畜牧学概论》、《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家畜环境卫生与牧场设计》、《养羊与羊病防治》等课程的教学及实训指导工作。先后参与省级精品课程《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课程建设,院级精品课程《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家畜环境卫生与牧场设计》教材的编写任务;参与完成省级课题《畜牧兽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海南藏族自治州科技合作计划项目《功能性饵料添加剂对青海龙羊峡三文鱼生产性能的研究及应用》、《青建1号饲用豌豆适应性评价及种植模式的研究》和海南藏族自治州科技计划科技特派员项目(课题)《人工建植混播牧草对育成羊饲喂效果的评价分析》;主持院级课题《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为例》和《农区中小型养殖场畜禽粪便无公害化处理对养殖业的影响》2项。在《课程教育研究》、《养殖与饲料》等杂志发表专业论文数篇。先后获“青海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胜奖”,院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于2019年组织团队赴武汉参加“第一届职业院校学生水产技能大赛”荣获优秀指导教师奖。